close

圖片來源:博客來 

 


書名: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


作者:張德芬


 


相信很多人都看過《袐密》這本書,不知是否因為它是翻譯書,


所以我讀起來並沒有什麼感覺,我覺得那是一本類似宗教的書。


書中的秘密就是指「吸引力法則」,我會看這本書也算是巧合,因為當時我設定論文的題目有秘密二個字,忽然間,看到姪女桌上居然就放著《秘密》這本書,迫不及待的趕快拿來看,可能是我對它期待太高,所以反而有點失望的感覺。


到最近看到張德芬的這本《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》,這本書算是「吸引力法則」的實現步驟。作者提到「心想事成」應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事。但是,為什麼那麼多人心想事不成、甚至事與願違呢?


這是因為兩層重大的障礙,第一就是,從小到大,沒有人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夢想,或是鼓勵我們去讓夢想成真。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力量,並忽視了這個有形世界其實是受無形世界操控的!


第二個障礙就是,我們不但沒有養成培育自己內在世界的習慣,而且還充塞了很多錯誤的信念在我們的潛意識中。這些錯誤的信念就像一個自動導航系統,在潛意識的層面掌管我們的人生,所以,表意識上的發願、立志,根本就沒有用!


作者用一個小故事說明:英國有一個馬戲團失火,燒死了幾頭大象。後來收拾善後的時候,有人發現,那些大象只是被一根細繩栓在一根細的木杆上面,但是牠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火苗上身,也不會邁出那一歩。這個慘劇發人深省,因為,就某種程度和某些方面來說,我們無異於這些從小就被細繩給制約住的大象。


我們從小在家庭、學校所學習、耳濡目染的觀念與知識,每個人會因為本身的吸收能力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人生模式,請看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。


 


 



 


 


作者認為,我們除了要有追求夢想的權利想法,那固然重要,但最重要的是心想事成有一些陷阱我們必須知道。而在我們去觀想正面的東西,我們也必須先清除自己內在的垃圾,即是解除自己人生的模式,才是心想事成最重要的一個關鍵。


書中提到,萬事萬物都是由不同振動頻率的能量所組成,而且會互相影響,無形操控有形。舉例來說,有二顆樹,一顆每天接收正面的讚美和關懷,所以長得茂盛濃密;而另一顆不受人理睬或是聽到惡言相向之後的樹則是幾近枯萎。


而我們這個世界最強的磁鐵就是自己的腦袋,它會發散出比任何東西都要強的吸力,對整個宇宙發出呼喚,把和你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吸過來!


前面提到,「心想事成」有其陷阱。因為在你說你『想要』的時候,你的狀態是缺乏的,因為你沒有,所以你才『想要』。根據吸引力法則,宇宙回應的是你的感覺和感受,而不是你說的或想要,所以,當你在一個匱乏、渴慕的狀態下,你發散出來的振動頻率就是匱乏、缺失,所以宇宙就會針對你的『狀態』做出回應。


「真正發出強烈振動頻率、吸引宇宙回應的,不是你的思想或是你說的話,而是你的感覺。」


我想這就是為什麼,我們聽到有些女性在婚前總是希望結婚的對象不要長男、不要太矮、不要…..,但偏偏她就會嫁那樣的人,為什麼呢?因為宇宙聽到的只有長男、矮……


因為我們平常的習慣是在自己不要什麼,而不是真正的要什麼。


那我們如果是想,我要嫁個有錢人、大帥哥….,這總可以了吧~


那可能也未必可以達到,因為我們必須想想我們有什麼條件可以配得上自己想要的對象呢?


其實平常我們都會有願望,像是希望考上想讀的學校、到一個不錯的公司上班、遇到適合的另一半….等等,但在這之前,我們別忘了要自己先努力,找到阻疑這些理想達成的人生模式,一一修正後才能心想事成。


 


 


此書的最後寫到,我們可以祈禱「宇宙啊!我希望能夠找到此生的理想伴侶。感謝祢,為我移除阻礙這件事的信念或模式,並且以祢認為對我最好的方式來成全。」


 


作者說,她不再玩心想事成的遊戲,但每天會去看看今天又有那些負面情緒升起,對應於她的那一個模式,或是察覺那一個人生模式特別「囂張」,然後會寫下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中解除模式的宣言:我看見我有○○的感受,我願意接納它,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。


 


作者提醒,心想事成有其陷阱與代價,真正心想事成的境界,應該是在處理自己的人生模式、知道自己真心嚮往的是什麼,而且對治了阻撓的信念,連接上你的源頭之後,自然而然發生的狀態。


 


  所以我們必須用心傾聽、了解自己、改變自己的各項缺點、重新設定信念,也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模式,如此才能心想事成。


  這本書,也是由故事所組成,不過是一個較虛幻的故事,一開始本來想放棄不看了,因為故事不是很吸引人。但還好這時剛好進入主題了,就吸引我繼續看下去。看完後覺得,還好沒有放棄!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雲朵 的頭像
    雲朵

    雲朵視覺媒體工作室/平面設計&手作

    雲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